本网讯 通讯员张端艳 报道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12月3日我们重走红军长征路的队伍来到了湖南省宜章县茶园余经邦故居,学习并感悟余经邦革命烈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
在茶园余经邦故居,全体师生认真聆听了余经邦的孙辈余新国先生生动的讲解。我们一进入到余经邦的旧居,映入眼帘的就是鲜红色的党旗和入党誓词。余经邦同志历任茶园农民自卫队队长(1926年7月29日),宜章县农民自卫队总队大队长(1927年1月8日)、赤石区工农自卫团总指挥(1927年1月15日)、宜章县苏维埃政府裁判委员会主任、湘粤边游击区独立营营长。他是茶园革命据点主要创始人、宜章东部地区农运领袖、宜章农民武装重要创始人、湘粤边革命斗争的著名烈士,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贡献。
余经邦在这里组织创建了宜章县第一支党领导的农民武装,有力地配合支援了“年关暴动”并在湘南暴动后为起义部队阻击敌人,当主力红军上井岗山创造了有利条件,茶园还根据县委指示,收留医治了三十多名红军伤员一个多月,除一名红军因伤势过重牺牲外,其它红军在茶园村民特别是白零嫒的精心照料下全部康复归队,白零嫒甚至把家中生蛋的老母鸡杀了给红军伤员补身体,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我们参观了余经邦同志故居、红军疗伤旧址、茶园兵工厂旧址、白零媛故居,重温了入党誓词,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革命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卢仁顺书记和我们一起聆听余经邦先烈事迹
余氏祠堂古朴庄重。走进堂内,墙上展示的一幅幅画卷向师生讲述着他们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站在他们的面前,诉说着激昂的故事。
重温入党誓词
余氏祠堂古朴庄重。走进堂内,墙上展示的一幅幅画卷向师生讲述着革命烈士的故事,每一个板块都在诉说着激昂的故事。
余经邦的孙辈余新国先生讲解画面
余新国先生既做讲解员,又做导游员,腰上挂着扩音器,他讲得口干舌燥,但精神抖擞,声情并茂,大力弘扬红色革命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学习先辈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继承先辈遗志,将先辈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聆听完革命先辈故事后,我们艺术设计学院师生沿铁轨步行至白石渡镇,即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邝氏宗祠清白堂。
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邝氏宗祠清白堂
邝氏宗祠清白堂是一座建于清代的祠堂,至今已有150年历史。1934年11月,这里曾被中央红军作为长征期间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的指挥部。在此,中央红军消灭全副武装的200多名敌人,为全军顺利通过粤汉铁路扫清了顺利通过宜章的主要障碍。
在这里我们碰见一位老奶奶,奶奶已经90岁高龄了,以前见过毛主席和朱德同志,奶奶的爱人为救济红军,将自己家的猪,鸭,鸡杀了来补充红军,当毛主席和朱德得知后,亲自给奶奶爱人送来12块银元,至今还保存着11块完好的银元。奶奶和她爱人的义举感天动地,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老奶奶和我们讲故事
1928年1月12日著名的“宜章年关暴动”,不费一枪一弹智取了宜章县城,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纪念馆内展出的照片和革命烈士们的遗物,详细讲述了当年湘南年关暴动、湘南起义的情况,我深刻体会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精神以及宜章作为湘南暴动的发生地和湘南起义的策源地、把武装暴动与建立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提供实践经验的特殊地位。
宜章年关暴动史实陈列馆
晚上,我们开了“重走红军长征路,接力奋斗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每日总结会。在会上首先由贾永娟老师为我们的行程做了总结,让我们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夯实基础。其次经管学院学生代表和工程技术学院学生代表在总结会上发言,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为我们带来歌曲《国家》手语舞以及独唱《红旗飘飘》,工程技术学院为我们带来《强国有我,奋斗有我,青春有我》朗诵,让我们在欣赏中敲醒我们对党的沉睡的心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今天,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历史的接力棒终究会交到青少年手上。希望那融入历史长河中的精神血脉和红色基因,能够引领青少年一代坚定而从容地走向未来。
上一页:“重走红军长征路”之开营仪式篇(一) |
下一页:“重走红军长征路,接力奋斗新时代”(三) |
南昌职业大学 版权所有 赣ICP备15004836号-1